单机游戏

凡人修真七个紫坐骑特效点评

2012-05-29 16:43:19来源:逗游网作者:佚名

  

  4399凡人修真有7种特殊光环属性的坐骑,可能大部分玩家都知道灵清和凝神是最好的属性,但是这两种属性又比较难得,那么其他五种属性如何进行取舍呢?

 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7种紫坐骑的特殊属性:

  罡身:受到的伤害值降低8%

  专注:降低受到暴击的概率10%

  凝神:暴击伤害加成提高25%

  霸体:受到攻击时反弹15%伤害

  嗜血:攻击造成伤害的10%转化为对自己的治疗

  浴火:每次被攻击回复伤害值的10%

  灵清:15%概率解除异常状态

  防御方面:

  罡身VS浴火

  罡身受到的伤害值降低8%,免伤数据面板可见,等于每个散修打了8级天罡宝石且可以和天罡宝石叠加

  浴火每次被攻击回复伤害值的10%,看上去多2%,但是先扣血再回复,如果被打死了,最后一下则不加

  况且,防御对于免伤是非线性递增函数,高防御傀儡想再提升1%免伤是难上加难,这个8%对傀儡的免伤非常可贵

  所以,罡身>浴火

  专注VS浴火

  降低受到暴击的概率10%VS每次被攻击回复伤害值的10%

  建立模型 攻击2000 暴击25%的剑仙 无视防御以及技能攻击100次 无凝神

  专注状态:2000*150%*15+2000*85=222500

  浴火状态:(2000*150%*25+2000*75)*90%=213750

  90%是算理论全部回复状况,实际上不会出手那么多次就死了,无法回复那么多

  而专注在对方有凝神的情况下,可以减免的更多一点,如此一来这两个属性在防御方面基本等价

  但是对方回春的暴击,专注是无法减免的

  所以,浴火>专注

  浴火VS嗜血

  嗜血攻击造成伤害的10%转化为对自己的治疗,最大的缺陷,群体攻击不回血,第二,回血会溢出,第三,被控制无法攻击则嗜血无效

  浴火是被动技能,嗜血是主动技能。都是10%的情况下。浴火只有最后一击的回血劣势,而嗜血的劣势太多了,明显浴火比嗜血更能有效回血

  所以,浴火>嗜血

  防御总排名:罡身>浴火>嗜血>=专注

  经常看见有洗出罡身的人说垃·圾,不如浴火不如嗜血等,恰恰相反,罡身的实际效果比其他几个是要好一些的

  今天的紫坐骑特效攻略暂时介绍到这里,明天继续为大家介绍4399凡人修真紫色坐骑特效点评攻略的下半部分,主要是攻击和灵清的,敬请期待!


在4399凡人修真也混了不少日子了,深切地感到在这个游戏里,神马都是浮云,宝石才是王道!因此宝石在这个游戏中的地位不言而喻,其价格,无论你是RMB玩家抑或是非RMB玩家,都是昂贵得让人想砸键盘的。不过正是因为它如此宝贵,所以我们必须得正确利用这来之不易的宝石。

 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各职业与各属性之间的关系:

  红色最最低,蓝色为最高,因测试装备不同,此数据存在一定误差

  不难看出,力量最适合剑仙,坚韧与灵力最适合傀儡,身法最适合魅影。在宝石的合成选择上,建议以4级宝石为主,不用急于合成5、6或以上等级的宝石(当然,这里主要是非RMB或小RMB玩家)。

  本篇攻略属于新手向,所以我打算以4洞4级宝石来作例子。

  首先,我们来算下同级主属性/基础属性宝石的实际效果对比:

  同级主属性/基础属性宝石的实际效果对比

  对于其实际效果,我们可以归结出以下几个规律:

  剑仙:力量>攻击,防御>坚韧,生命>灵力

  傀儡:攻击>力量,坚韧>防御,生命=灵力

  魅影:攻击>力量,防御>生命,生命>灵力

  天师:攻击>力量,防御>生命,生命>灵力

  阴阳:攻击>力量,防御>生命,生命>灵力

  然后就是职业基本定位与宝石的选择:

  剑仙:纯攻击输出

  傀儡:核心防御与保护

  魅影:副攻击输出,小范围控制

  天师:核心辅助

  阴阳:群体控制,中等攻击输出

  所以宝石优先顺序基本为:

  剑仙:力量、攻击、生命 ≈ 防御

  傀儡:坚韧≈灵力、生命 ≈ 防御

  魅影:攻击、力量 ≈ 生命、防御

  天师:生命 ≈ 防御、灵力、攻击

  阴阳:生命 ≈ 防御、攻击 ≈ 灵力

  其中,标注红色字体的宝石,有绝对的优先权利,符号:“≈”两边的宝石,可依自身情况调整,比如天师穿4件混元可以激活套装属性+400生命,就可以先上防御宝石,又或者生命宝石存货多,防御宝石却没有的情况下,就可上生命宝石。

  剩下还有身法和敏捷宝石,还有一些特殊石头,不过由于时间的关系,我们留着下回分解!

  上面这些信息分享给大家,希望让一些对4399凡人修真不是很熟悉或者对于宝石方面不是很熟悉的玩家有所帮助。

凡人修真

凡人修真

6.6|角色扮演|1KB

进入游戏专区
热门推荐
相关攻略
+更多
最新资讯